您现在的位置: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用心探索 工艺调整出奇效
                                          ───南区厂调整工艺运行时序后节能明显
                                                 生产运营部  林伟涛
    经过几个月时间的探索、测试和比较后,力合环保南区水质净化厂于9月中旬调整了运行多年未变的ZT交替池运行工艺时序,通过调整减少中池曝气时间的方式来解决边池曝气不足的问题。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运行试验,污水生物处理效果进一步改善,而且同比吨水电耗再降3.3%,达到出水水质提升、能耗下降的良好效果。
    南区厂自去年年底大修更换了曝气头膜片后,曝气效果明显改善,但由于大修后马上恢复生产,边池的曝气头没得到充分的曝气张缩,而中池在生产中处于常曝气的状态,膜片伸缩充分,故几个月后,在几个池同时曝气时边池的曝气效果就明显下降。为了解决此问题,从4月份开始流程班就在白天通过间断手动关闭中池空气阀,在边池曝气时加运行推流器的方法加强边池的曝气效果。经过几个月的手动操作,边池的曝气效果明显得到改善,但在时序自动运行时,大部分的气还是跑到中池去,使边池曝气量不足,生物处理效果不理想。为了保证边池曝气量,我们又尝试开多一台风机,但这样每天的电耗又增加了一千多度电,而且风机在工艺运行中要随着曝气量的变化不断启停,对风机还产生较大的冲击。如何满足边池的曝气改善污水处理效果,同时又不增加电耗,作为南区厂负责人,林伟涛一直在不断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早上间断手动关闭中池空气阀增加边池曝气后下午出水明显好转得到启发,林伟涛有了改变调整工艺的想法,考虑到在交替池工艺中,中池起到的作用仅是过渡转换的,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曝气好氧状态,只要保证中池的溶解氧值就能满足生产要求。而在目前这种时序运行情况下,中池的溶解氧值还是偏高的,如果在边池曝气时把中池的曝气部分改为搅拌,这样能否满足中池的工艺要求呢?于是,林伟涛与化验班、生产班人员一起,在两个月时间里,把不同情况下的工艺数值进行了逐个测试、比较,结果证明此想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再与工艺主管黄晓丹进行了多次沟通后,林伟涛对照了原工艺时序表,做出了修改调整中池设备运行时序的新时序表,在9月初的部门例会上向领导提出了工艺时序修改的建议,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9月11日早上,林伟涛按新时序对南区厂的工艺进行了调整,新时序在每个运行周期中,中池间断减少了130分钟的曝气时间,改为搅拌,保证在同一条生产线边池曝气时大部分时间中池停曝气,并且将中池的阀门开度控制在50%。新时序的调整既保证了边池的曝气量,同时又避免了曝气量过小时对风机的冲击,而且减少了风机的电耗。
    经过一周时间的运行观察和检测,在中池停曝气的时间里,溶解氧虽然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3点多mg/l,完全满足工艺要求,而边池的曝气时的溶解氧升至4点多mg/l,各项出水指标显示水质处理效果更好,而且对比同一台风机的耗电量相比之前每天减少近200度电。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尝试把边池曝气时的推流运行取消,检测曝气效果还是达标,一天又减少电耗40多度,9月份统计,平均吨水电耗较8月份下降了3.3%。
    这次南区厂的工艺调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一次大胆的突破,成功的结果表明,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